当前位置:首页  科教动态

学术论坛 | 绿色植物液泡磷循环机制——中国农科院易可可研究员应邀来学院作报告

审核发布:9999js金沙老品牌来源单位及审核人:方永立发布时间:2023-03-06浏览次数:92


 202332日下午,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易可可研究员应邀来我在资环楼105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低碳农业学术交流,做了题为“Engineering vacuolar P accumulation in green plants to close the P cycle”的精彩报告。本次报告由我院副院长田江研究员主持

 易可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植物互作方向研究,研究成果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ure Plants, PNAS, Plant Cell 等知名专业领域顶刊,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被国内外同行认可的成绩。此次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主要向在座的师生详细介绍了绿色植物液泡磷循环机制

 磷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是许多代谢物和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分,并且在能量转化和信号转导等生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易可可研究员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不仅讲述了陆地植物在细胞无机磷比较充足在胞内磷亏缺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磷酸盐转运体从外界吸收磷酸盐还阐明了植物在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程中,植物所处的磷素环境发生剧变,水中无机磷与陆地土壤无机磷的分布浓度情况,以及低等水生绿藻和高等植物吸收的磷素储存形式。

 报告中,易可可研究员通过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分析等手段证明,水生绿藻液泡膜上的磷转运子与高等植物液泡上的磷转运子存在序列差异,而在进化的过程中,高等植物丢失了低等植物液泡膜上的磷转运子和多聚磷酸合成基因,且进化选择了SPX-MFS磷转运子基因。而遗传转化实验进一步揭示,增加水生绿藻磷饥饿诱导的转录因子PSR基因表达水平,并操控液泡磷转运,可使改造的藻类具有快速吸收富营养化的污水中的无机磷且高积累磷素特点。研究也进一步展示了这些磷超积累藻株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应用价值。易可可研究员的报告给全体师生展示了从基础研究成果到应用的一个生动例子。总的来说,该研究鉴定了陆生植物液泡无机磷输出的转运体,解析了该类转运体的进化机制,并揭示了植物液泡中无机磷输出的机制。


 此次论坛师生踊跃参与报告会,会后报告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深化了参会师生们对植物体内磷素平衡机制的认识。



 主讲人简介:

 易可可,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土壤学会副理事长。1997年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2000年浙江大学植物学硕士,2008年英国UEA/JIC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博士。2000-2010年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2011-2015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863项目,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等项目资助。主要从事土壤植物互作方向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PNAS等杂志上。


管理登录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