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教动态

学术论坛丨聚力现代农业及碳中和——清华大学刘德华、中山大学王天星两位专家应邀来学院作报告

审核发布:9999js金沙老品牌来源单位及审核人:冯明锋、陈杨梅、王长委、陶玲发布时间:2022-12-27浏览次数:316


20221222日下午1530,9999js金沙老品牌低碳农业学术论坛第十期学术论坛在线上顺利举行。学院分别邀请了清华大学刘德华教授和中山大学王天星教授作线上学术报告。学术报告题目分别为面向现代农业及碳中和的生物炼制技术和“定量遥感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刘德华教授生物炼制技术与产业简介油脂生物炼制技术产业化案例,以及生物炼制技术与碳中和的联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报告中,老师以生物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新技术和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为例,向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讲解了要学会如何把实验室内的研究成果投入到实践应用中,进行产业化生产



智慧农业已然是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高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利用遥感技术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王天星教授的报告首先介绍农业遥感的发展概况,随后重点介绍植被含水量、太阳辐射、作物长势、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地表温度和作物产量等定量遥感参数的反演进展,并展望农业遥感应用的新发展趋势。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就相关领域问题与刘德华教授和王天星教授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营造了我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图/文 冯明锋、陈杨梅、王长委、陶玲)


主讲人简介:

刘德华,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化工系应用化学所所长、博导,中国-拉美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质综合利用的生物炼制技术,聚焦于微生物发酵、酶催化转化及产品纯化工艺优化、设备研发及过程集成。主持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1,3-丙二醇的生物炼制,建成万吨级生产装置两套,填补国内空白主持研发酶法生物柴油技术及其产业化,建成全球首套酶法生物柴油工业化装置,该技术已分别在巴西、马来西亚实现工业化示范。已申请60多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授权50多项,并有多项核心专利已获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巴西、印度等二十多国授权,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0篇。主持完成的“生物法耦合生产生物柴油与1,3-丙二醇”项目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2007、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2015)、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领先技术“蓝天奖”(2016)、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荣获“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

王天星,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学定量遥感机理、全球辐射平衡遥感及高光谱与多光谱遥感应用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优青、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863、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等10余项课题。担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委会数字山地、数字极地专委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委会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热红外遥感专委会委员及《遥感学报》编委,曾获“李小文遥感科学青年奖”。截止目前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1 项。




管理登录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