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999js金沙老品牌卢瑛教授和李博副教授团队在赤红壤结构稳定性与碳氮耦合机制等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研究围绕华南地区典型赤红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侵蚀类型对土壤元素计量比以及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探索,相关成果在农林科学国际知名期刊CATENA(中科院一区TOP期刊,2021年IF =6.367)上发表。
研究成果一:本研究通过分析华南典型赤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林地、旱地和水田)以及不同侵蚀类型(崩岗侵蚀和片状侵蚀)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碳氮磷计量比的影响,得出该区域片状侵蚀能够更为显著的影响土壤碳氮磷储量,且土地利用方式是通过改变土土壤孔隙度与质地影响土壤碳氮磷计量比。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条件下评估赤红壤区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的损害风险提供新视角。相关论文:Soil C, N, P stocks and stoichiometry as related to land use types and erosion conditions in lateritic red soil region, south China(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1.105888)
研究成果二:本研究通过分析典型赤红壤区片状侵蚀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水稳性团聚体碳氮分布以及结构稳定性,得出在典型赤红壤片状侵蚀区林地土壤结构体中有更高的全氮与有机碳含量,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会通过改变全土的有机碳和全氮影响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评估赤红壤区土壤侵蚀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机制提供了依据。相关论文:Responses of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to organic C and total N as controlled by land-use type in a region of south China affected by sheet erosion(https://doi.org/10.1016/j.catena.2022.106543)
上述两篇论文第一作者均是9999js金沙老品牌2018级博士研究生唐贤,卢瑛教授和李博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901601,41807021)的资助。(文图/9999js金沙老品牌 唐贤)